艺术学院 | 以敬畏之心对待教学工作和绘画创作

发布者:党委组织部发布时间:2018-09-07作者:艺术学院 周祖银浏览次数:78


心底有敬意,笔下才有神采

以敬畏之心对待教学工作和绘画创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早上好!

我叫周祖银,来自艺术学院的一名专业教师,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学校第34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今天,能够站在讲台上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与创作体会,心里也感到十分忐忑,深感自己做的还很不够,实在是不敢当。

教师是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教师不是伟人,但教师的身上却凝聚着千万学生滚烫的目光。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探索,怎样把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做好。作为一名艺术专业教师,我始终本着“心底有敬意,笔下有神采”的信念,来对待我的教学工作和绘画创作。下面我从两个部分向大家汇报:

一、大学生心中的“热心大叔”

我对自己的教师工作充满着敬意,把“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我时刻将“做学生学业上的领路人,做学生心灵的影响者,和学生一同进步,一同成长”作为从教的信条,坚持不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做人要自立自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脚踏实地,力戒浮躁,扎扎实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上课前,我会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准备好教具,并亲切与同学交流。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是信心不足,我总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积极鼓励,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直到问题解决为止。我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让自身成为学生最好的教材,在我的课堂上,学生迟到或旷课的情况几乎没有,每到下课时,同学们总是恋恋不舍地离开教室。

在教学过程中,我真诚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处处给予他们关心、关爱,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一个都不能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于相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会抓住每个让他感受温暖的机会,让他感觉到自己和大家来自一个家庭。我鼓励同学们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积极进取,大胆创新。我常给学生们讲,看问题不能走极端,画画却要敢于走极致。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宁可在开拓的道路上被荆棘扎得伤痕累累,也不能像拉磨的驴子一样原地打转。在我的影响和指导下,学生的绘画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多名学生在各类美术大赛中获奖。

做事有一股坚持不懈的韧劲,对教学的全神贯注和严谨态度是我工作的真实写照。我认识到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应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条理清晰的传授知识,循序渐进的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我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我习惯给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刊画册,督促学生课下阅读,时间的积累会让学生收获颇丰,我始终认为“教育不能闭门造车”,一直牢记自己是一名教师,始终相信学无止境,并要不但提升自我素养和教学能力。在课余时间虚心向老教教授、专家请教,积极参加社会学术活动和美术大赛,时刻掌握最前沿的艺术资讯,然后回到学校将这些新鲜的知识、技巧教授给学生。效果得到学生好评,多次获得学校十佳教师荣誉,还获得武汉巿优秀共产党员、校级优秀课件奖,十多幅作品在核心期刊上刊登。

教学之余,我经常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互动,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朋友,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有学生们是这样描述我的:

周老师与大学里的一般老师不同,只要需要他,一条QQ和微信消息,一个电话就可以得到老师的帮助。

他改变了我们对传统绘画的看法。在他的指导下,我们从简单的静物水果写生到用思想去表达内心世界中的静物水果,再到变着法子在画作上表达着自我,我们的思维也因此变得更加活跃。

最让我为之羡慕的地方是——他对艺术的热爱,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他仿佛被艺术包围,把艺术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在艺术里追求生活,在生活中完善艺术。

我眼中的“可爱周”(我的微信名)也是“热心大叔”,一张朴实的脸,笑容常伴的面容,健硕的身体,一口幽默流畅的武汉味普通话,与我们打成一片,那么朴实又那么充满魅力啊!赞!。

在学生们眼中,我是他们的“热心大叔”,我也为此殊荣感到无比自豪。

二、以敬畏之心对待创作

 “量变推动质变,冥思催显灵感。”我把所有的闲暇时间全部用于辅导学生和绘画创作。三十多年来,绘画艺术已溶入了我生命,它是生命一部分,以敬畏之心对待艺术、对待创作,笔耕不辍,每天坚持写生或创作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经常通宵达旦作画,在一张张踏实质朴的画作中呈现出静物的现实与梦境,表达出劳动者的力量与伟大。下面讲几段小故事:

故事一:创作灵感来源于梦中所现

1998年我在研究如何用超现实手法来表现静物创作的那段时期,每每从梦里醒来,我都总会快速记下梦境里的场景。有天晚上凌晨三点左右,我突然醒了。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一把明清靠椅,后面出现水泡眼睛的金鱼游来游去,椅面上长着无数根棒棒糖。害怕会忘记这个梦,我马上摸出床头旁的纸笔,然后立即把这个梦里面的场景记下来。

我后来的油画《作品-2004》的灵感就来源于这个梦。根据这个的梦境,我将明清靠椅视为传统文化的符号,把电脑主板零件作为现代因素,长在椅面的小草象征二者始终相互交融、紧密联系的关系。最终,《作品-2004》以其细腻的表现手法获得中国-东盟国际青年艺术品大赛优秀奖(最高奖)。  

故事二:扎根大地,创作用“仰视”的角度为劳动者塑像

从油画作品《心暖》开始,我的创作主题由静物正式转移到人物题材上,因为在我心底一直是充满着对劳动者敬佩,发现、表达对普通的劳动者赞美成为我创作源泉与动力,所以在人物类创作中,画幅往往较大,在构图上多采用仰视角度,我想用这种形式表现劳动者最真实、最完美、最高大的时刻,为了凸显这种劳动之美,十几年多年来,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劳动者和生产场景,我一直努力用虔诚态度,敬畏的心情去崇拜着他们、表现他们。  

我的油画作品《心暖》、《家园》、《赞》、《金色的田》、《淳乡》等,每幅画面都是以仰视的角度塑造人物,以一个低姿态的角度描画每个劳作在建筑工地上的、乡村田野上的,湖泊鱼塘上的劳动者。我运用这种手法将观者与作品中的人物近距离地拉近,仰视工人、仰视农民、仰视普通劳动者,这些作品所表达的都是我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敬意。

故事三:预创作先要和劳动人民成为朋友

我的作品《2014-冬至》在湖北省高校第七届美术与设计大展中斩获金奖,因为这幅作品,我和汪师傅成为了朋友。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经过一个农贸市场看到了这么一幕:汪师傅两人穿着厚重的捕鱼裤在卡车上面转运着鱼。我一眼就被他们充满干劲的工作状态打动,他们呈现出了生活最真实的面貌。在这之后的3个月里,一有时间,我就会到这个农贸市场,观察他们的劳作情况。在他们休息之余,送上热水和香烟,坐在一起聊聊家长里短。久而久之我成为他们的朋友。

因为我的每一幅人物作品,都是我自身和作品主人公的磨合,先了解他们的性格、为人,观察他们的脸部表情与手部动作等等细节,然后精准地表达出一瞬间的率真和淳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创作《家园》作品获每两年一届的湖北省第五届高等学校美术作品大展金奖、2014年油画作品《赞》入选每五年一届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还有多幅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美术作品展并获奖。

故事四:上瘾30多年的“绘画迷”素材手稿万张

我自幼喜欢绘画,与绘画有着不解的渊源:1984年正式学习绘画,1994年成为武汉市美术协会会员,1999年成为湖北省美术协会会员,2013年成为中国美术协会会员。我有个小绰号叫“绘画迷”。每天除了工作,上课,我所有的空余时间都在进行与绘画有关的亊,我是画画的“瘾君子”,从1984年至今已上瘾34年了,几天不画画便浑身不自在,绘画与创作是我每天的必修课,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收集绘画素材,即使炎炎夏日,我也会独自一人顶着烈日,扛着相机,走进武汉周边的各大小农村,和农民们在一起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为了寻找人物最真实自然的神情,我每天一下班就骑着摩托车,与他们沟通交流。通过画草图、构思,最后整理创作,往往一幅画的周期在三个多月以上。

以上是我的小小心得体会,在此,我感谢武汉商学院!感谢艺术学院!我庆幸自己一辈子都能执着于做自己喜欢的教书育人工作和艺术创作,经过近二十年的思考、探索,我终于明白,作为一名艺术专业老师只要心底有敬意,笔下才有神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忘初心,以高尚的师德、敬业的精神、无私的奉献、一流的业绩,谱写新的华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