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 幸福的生活方式

发布者:党委组织部发布时间:2018-09-07作者: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薛红浏览次数:92


大家好,我是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师薛红,也是湖北省博物馆的志愿者,从2010年开始正式在馆服务,到现在9年的时间里,累计服务两千小时,讲解观众上万人。

说起我参加志愿服务的起因,先就要说到这个“軎”字。不知道有没有人认识?因为我是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2005年开始带着学生探访省博,学生问我,这个字怎么念,我不知道。查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字典,都没查到。这就成了我的一个心病。

直到2009年,听说省博在招募志愿者,就赶紧报了名。当时对志愿者没有一点了解,对志愿服务也没有概念,只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可以多了解一些省博。当有机会当面向文博专家们请教时,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原来这个字念“位”,是古代马车上的一个零件。

加入志愿者队伍后,不断受教于其中。我们一起热烈的讨论棺与椁的区别,钻研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志愿者的队伍是一个积极、阳光、温暖的团队,让人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就走过了九个春秋。

九年里,我参与的志愿服务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走进高校的“荆楚英杰”宣讲团活动。

刚刚拿到演讲稿时,内容尚且不熟,更谈不上演讲了。工作忙,时间紧,找不出专门的时间背稿子。怎么办?在堵车的间隙背。我上班远,平时总有很多的时间在坐车。从此就把演讲稿时刻带在身边,一段一段的熟悉稿子。终于,用这些边角余料的时间,竟然很快将演讲稿全部背了下来。

我的演讲题目是《妇运先驱——向警予》。单是这个名字,就让我琢磨了好久。向警予的予字yu到底应该读几声呢?第一次诵读稿子的时候,我们几个人有的读一声,有的读二声,有的读三声,有的读四声,四种读法全齐了。后来查字典,才确定这个字只有两种读音。一种是二声,表示我;一种是三声,表示给与,如予以协助。可是在这个人名中到底应该怎么发音呢?看网上的视频,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总该读的是标准的吧。回家在网上一搜索,出来了好多的视频,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提到向警予的就有好多种,没想到有二声的也有三声的。我们在一起探讨好久,最后决定采用相对更严谨一些节目的读法,念二声。

虽然大家都说我在展厅的讲解很流畅,虽然学生都很喜欢我的课堂,但是站在几百人的礼堂里演讲,那又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内容还是平时没接触过的革命英烈的事迹,所以心里还是非常忐忑的。馆里特意请来武汉革命博物馆的获奖讲解员来向我们传授经验。通过和她们的交流,我学到了不少。从声调的控制,音量的收放,到发声部位的选择,真的让我获益良多。

来不及做更加精心的准备,宣讲团首场演出的日子就到了。2011924日上午,在馆里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启动仪式之后,下午我们就来到了我工作的学校——武汉商学院。面对熟悉的学生和同事,我好像有了些底气。当我深情的演讲中传出女儿稚嫩的童音 “妈妈,我好想你啊”,大家无不为一位革命母亲为党的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的牺牲而动容。

我在宣讲团的演讲是女儿配合共同完成的,因为女儿是湖北省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女儿曾经骄傲的说:“妈妈,我认识的人比你多。”的确,自从女儿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很多人认识我都是因为我是徐雪睿的妈妈。

最初带着孩子到博物馆,是因为孩子没人带,就把她放在办公室自己玩。值班组的老师们在我去展厅讲解的时候帮我照看留在办公室的她,让我能抽空安心地多讲一场。

后来博物馆培训小小讲解员,她因为年龄不够不能报名,只能旁听。但是孩子的潜力是令人惊叹的,通过培训,她顺利通过考核,正式成为了一名小小讲解员。女儿那时候只有六岁多,还没有上小学,因为年龄太小,在十岁左右的小小讲解员中也显得格外显眼。

也许是因为我们是第一对母女组合的志愿者,所以各界也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关注。长江日报和武汉晨报都分别进行了报道。武汉教育电视台和武汉电视台海外频道还制作了专题节目。其实还有很多的志愿者在默默地付出,我们只是这个团队中的普通一员。我们在志愿服务中付出了一点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志愿服务却带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在这里认识了好多好多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他们乐观自信、善良诚恳,在温暖的志愿者集体中,我们分享知识、交流感悟。我们在这里遇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他们渴求知识的目光以及发自内心的赞叹,让我们感到自己的讲解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有意义。

在湖北省博物馆服务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要发扬,要传承,首先是要了解。祖先留下了辉煌的历史,可是很多人并不知晓。而对文物的讲解和认识,可以形象直观的宣扬中华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身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可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所以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学生。

我在学生中进行了深入宣传、动员、培训,多年来共有上百名同学通过博物馆的层层考核,获得了展厅讲解的资格。这上百名同学们,克服严寒、酷暑、饥饿、路途遥远、无处住宿等各种困难,坚持按时到展厅提供讲解服务。几年来,同学们一共服务1133天次,讲解4000批次,服务的观众数以万计。

为了到省博去实地学习,同学们每周末在天还未亮时就去赶第一趟公交车,挤3趟公交,花3个小时左右,赶在省博开馆之前赶到那里。一去通常是一整天,在馆里面一路小跑的紧跟着讲解老师,生怕自己漏听了一丁点小细节,还不时的做做笔记,不懂的就连忙问问老师。那时同学们还不是正式志愿者,不能购买便宜的工作餐,中午就只能吃点自己自带的零食,凑合一下。等五点钟闭馆离开,又遇到高峰期很容易堵车,飞奔到公交站点,好不容易挤上车,又是转3趟车,而且在公交车上也都是累的不行了,站着也能睡着,到学校也都是七、八点的样子了。

到了正式讲解的时候,同学们没有地方住宿。学校在博物馆附近租了一间房,但是因为经费有限,租的房子离省博很远,要走四十多分钟才能到。条件也非常差,要穿过很多很黑很窄的恶臭的小巷道,才能到达。晚上睡觉,两三人挤在一起还会冷醒。

有一些同学的讲解时间是在春节期间,当别人都沉浸在过年的热闹气氛中时,同学们却要离开父母亲人独自一人拖着皮箱到武汉。很多学生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也只有过年才能团聚几天。而且春节期间省博餐厅不开门,同学们都没有热饭吃,有的吃点饼干面包,有的只喝点水。冬天最怕下雪,去的路上鞋子就湿了,但是又没法换鞋,只能这样坚持一天,后来甚至因为这样而感冒发烧。夏天有时突然路遇大雨,全身湿透,依然到馆坚持讲解。条件那么艰苦但同学们从来都没有人说过放弃。

讲解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在志愿讲解等候处站半天无人问津,主动上前去问甚至经常遭拒绝,更无奈的是,偶尔有人来问,却是找厕所的。很多游客会投来怪异的眼光,然后扭头自己进展厅。有的时候甚至是看到志愿者站在进口处,游客就会转而从出口进。游客的怀疑和无视的眼神让同学们很伤心。当然游客也不都是这样的,同学们的讲解服务渐渐走上正轨。

总是有人问,做志愿者不仅没钱而且还倒贴,为什么还要做?一方面志愿活动过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演讲技术、沟通技巧促进了我工作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志愿服务这种正能量的活动让人收获很多内心的喜悦和平静,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吧!

有人说:“志愿服务是一种生活态度,选择做志愿者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服务社会、奉献他人是我能够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的动力吧。感谢湖北省博物馆、感谢武汉商学院能让我选择这样幸福的生活方式。